党代会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回眸发展  >  正文

“以赛促学、以研促创”高职土建人才分类培养改革与实践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19 浏览量:

在我国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快速迈进的新征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土木建筑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十三五”装配式建造行动方案》和《中国建造2035》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建筑业产业链开始向工厂化、信息化、智能化趋势发展,相应的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BIM和装配式技术成为支撑现代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这对高职院校建筑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新挑战。

原土建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标准基于传统建筑业现浇施工技术碎片化建造方式,不利于培养现代建筑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复杂多样,不同生源学生兴趣爱好、知识接受度、特长存在差异,原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到上述差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目前教师缺乏基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课程适应性理念与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功能,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薄弱,原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难以支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问题,香港正版二四六论坛建筑工程学院广泛开展校政企深度合作,与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建了建设工程创新中心,先后与建工住建集团、广联达、重庆信用中和等企业合作,形成了“1+1+N”(学校+政府+N家开放式合作单位)的合作模式,架起了学校、社会、企业的桥梁,共同探索了“方向分流,项目贯穿”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赛促学、以研促创”高职土建人才分类培养路径

1.探索多元培养目标,重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以学院土建大类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为依托,融入1+X证书和竞赛标准,重构“人文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图1),引导学生自我设计和选择成才方向,逐步实现由“批量培养”到“因材施教、多元目标”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人才分流奠定了重要基础,课程体系实现底层共享、中层融合、顶层自选。

图1:模块化课程体系

2.方向分流项目贯穿,创新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在高职生源多元化,建筑业向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的智能建造方向转型升级背景下,通过成立教改班、订单班,制定多元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进行分流。建筑新技术BIM教改班、装配式教改班及企业订单班的学生选拔均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兴趣、自身志向、发展潜质等因素前提下,在大二上学期结束后完成人才方向分流。教改班以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普通班以企业需要的技术熟练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订单班以行业需要的定向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面向建筑现代化人才分类培养特色。

根据教师特长,形成基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社会服务等类别的第二课堂项目,吸引对知识有更高需求的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项目,建立选拔机制,学生通过竞赛备赛、竞赛过程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探索出“方向分流、项目贯穿”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图2)。

图2:“方向分流、项目贯穿”分类才培养模式

3.三类四级竞赛体系,融产业竞赛教学为一体

建立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建筑工程识图、工程测量、结构设计、BIM技术、装配式技术)、创新创业、科教文体三大类竞赛的国家、省市、校、院四级的“三类四级”竞赛体系(图3)。科教文体类竞赛与人文素质模块中的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建筑工程识图、工程测量、结构设计竞赛与专业基础模块中的课程教学内容对接;BIM技术、装配式技术竞赛与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中的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创新创业类竞赛与教师科研、社会服务对接,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项目,实现产业、竞赛、教学融合,紧密对接,为系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图3:“三类四级”竞赛体系

4.校政企的深度合作,搭建工程实践创新平台

香港正版二四六论坛建筑工程学院广泛开展校政行企深度合作,与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建了建设工程创新中心,先后与广联达、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建工住建集团、重庆信用中和等企业合作,形成了“1+1+N”(学校+政府+N家开放式合作单位)的合作模式,架起了学校、社会、企业的桥梁,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3个,搭建了工程实践与创新应用能力提升的平台。

基于该模式,充分引入合作单位专家加入第一课堂教学团队,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开展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社会服务项目第二课堂,形成校内教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形成了特色教学团队。同时,组织专职教师前往企业进行实际工作锻炼,实现了师资校内校外双向互通,行业导师主要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资源交互,取长补短、推动各方共赢,协同成长,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5.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开发专创融合双创项目

发挥科研学术的育人功能,教师科研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广泛吸纳优秀学生参与,制定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其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其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进而促进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组织导师、企业家和投资人形成大学生创业导师联盟、邀请企业家开设创业讲坛等方式,充分发挥本校科研平台的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架起桥梁。

二、“以赛促学、以研促创”高职土建人才分类培养成效

1.学生竞赛成绩显著创新创业能力凸显

通过在建筑工程技术等土建类专业实施“以赛促学、以研促创”高职土建人才分类培养改革,6年间有2487名学生受益。2020-2023年期间,获得了2020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一等奖1项;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1项,2020、2021年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铜奖各1项;2021、2022、2023年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重庆赛区金奖5项,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1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2.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在提高人才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1名教师被评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教师编著国家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本、十四五规划教材2本,获重庆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建成重庆市在线精品开放课程1门,获得重庆市“微课”比赛三等奖2次。近3年,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教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6项目,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9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以此带动指导培育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项。主持国培项目3项,每年面向全院师生和社会人员组织1+X BIM证书的培训和考试,组织在校生进行八大员培训与考试,每季度承办重庆市建筑行业安监人员继续教育培养,广泛参与重庆市建设领域各项标准制定,参编地方标准3部。

3.行业企业评价度高,社会影响日益提升

得益于与渝北区住建委和众多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的校政企合作不断深入广泛及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良好表现,重工建筑在重庆市建筑行业声誉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深。128名学生在行业知名国有企业、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就业,就业质量显著提升。363名同学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56名学生自主创业(微企)。重庆市建工集团、湖北路桥集团、重庆市设计院、中煤科工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研究院等行业知名单位竞相来我院招聘掌握BIM、装配式技术的现代建筑业复合型人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重庆市住建委岗培中心、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渝北区住建委、重庆拓达等热情与我院合作,形成校政行企合作态势,“重工建筑”品牌将越来越响。

·÷